《中醫詞典》解釋「撞刺生翳外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撞刺生翳外障

病證名,屬外障眼病範疇,因眼部受外物撞擊或刺傷後,導致黑睛(角膜)或白睛(結膜)受損,氣血瘀滯,久而化熱,形成目翳。此症首載於《秘傳眼科龍木論》,又稱「撞刺生翳」。《銀海精微》進一步闡述其病機為外傷後「痕傷受血灌溉」,瘀血鬱結,化熱上攻目絡,遂生血翳,臨床可見眼瞼紅腫、白睛赤脈滿布、黑睛混濁如霧狀,伴羞明流淚、磣澀疼痛等症。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眼為肝之竅,受外傷後局部經絡受損,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停。若兼風熱外邪乘虛而入,與瘀相搏,則化熱生翳。血翳日久不消,可進一步影響肝經疏泄,導致翳障凝結難退,甚則遮蔽瞳神,影響視力。

辨證論治

  1. 氣滯血瘀證

    • 主症:外傷初期,眼瞼青紫腫脹,白睛溢血,黑睛翳障色暗紅,視物模糊。
    •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退翳。
    • 方藥經效散(《審視瑤函》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尾、赤芍、紅花、柴胡、川芎等,佐以蟬蛻、木賊草明目退翳。
  2. 肝經鬱熱證

    • 主症:患眼灼痛拒按,翳障色紅赤,淚熱黏稠,口苦咽乾。
    • 治法:清肝瀉火、涼血消翳。
    • 方藥石決明散(《普濟方》)為主,重用石決明、草決明清肝明目,配合黃芩、梔子清熱,當歸、大黃活血瀉熱。

外治法

  • 熏洗法:可用桑葉、菊花煎湯熏洗,以清熱散瘀。
  • 點眼藥:傳統中藥製劑如八寶眼藥珍珠明目液,助消翳止痛。

古籍參考
《銀海精微》強調外傷後需「急散其血」,防瘀熱膠結;《目經大成》則提出「血翳包睛」之重症,需加重涼血散瘀之品。此症若遷延失治,翳障深入風輪(角膜深層),恐遺留宿翳,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