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撞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撞紅
撞紅,又稱「經期交合」,為中醫婦科名詞,出自《婦科易知》。指男女行房時,適逢女子月經來潮,經血與精液相觸之現象。此名詞屬民間俗稱,然中醫理論中,對此現象有特定之病理解讀。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月經為女子「天癸」所化,乃陰血之餘,具排濁通絡之效。經期時,胞宮氣血由盛轉虛,血室開放,外邪易乘虛而入。若此時行房,可能引動相火,擾亂衝任二脈,導致氣血逆亂。
- 氣血失調:經期交合易使外邪(如寒、熱、濕)內侵,與經血相搏,阻滯經絡,引發瘀血內停,或見後期經行不暢、痛經等症。
- 衝任損傷:衝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經期血室空虛,房事易耗傷腎精,間接影響衝任調攝,長期或致月經紊亂、崩漏等疾。
- 濕熱瘀結:經血與精液相混,若體質偏濕熱者,可能蘊結下焦,形成濕熱瘀滯,症見帶下黃稠、少腹脹痛等。
古籍記載
《婦科易知》將「撞紅」列為禁忌,與傳統中醫「經期避房事」之養生觀相符。《黃帝內經》亦提及「月事未絕而合陰陽,令人淋瀝」,強調經期交合可能引發淋證或白濁等病。
此現象於中醫診療中,多歸於「經期病」或「婦人雜病」範疇,若因撞紅致病,臨床常以調理衝任、活血化瘀或清利濕熱等法治之,如桂枝茯苓丸、清經湯等加減。
(註:本文僅述中醫理論,不涉具體診療建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