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椎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椎頂,又稱崇骨,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屬頸背部特定穴位。其定位於後頸部,當第七頸椎棘突(即大椎穴)上方凹陷處,或第六頸椎棘突下緣。此穴名源於其解剖位置特徵,因居脊柱椎骨之頂端,故名「椎頂」;「崇骨」之稱則強調其位於頸椎高位,具統攝之義。
中醫理論與功能
- 經絡聯繫
椎頂雖為經外奇穴,然鄰近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督脈主一身之陽氣,膀胱經為「諸陽之屬」,故此穴與陽氣調節密切相關,可影響頭項部氣血運行。 - 臨床應用
- 頸項強痛:能緩解風寒濕邪侵襲或勞損所致之頸椎僵硬、轉側不利。
- 頭面疾患:通過通調陽經氣血,改善頭痛、眩暈等上焦病症。
- 癲癇驚風:古籍記載其具醒腦開竅之效,可用於急症輔助治療。
-
操作技法
傳統以針刺為主,針尖微向下斜刺0.5-1寸,得氣後施以提插捻轉手法;亦可用艾條溫灸,以助升發陽氣。
古籍考據
《針灸集成》提及崇骨「治項強」,而近代醫家擴展其用於現代頸椎病調理。此穴體現中醫「以痛為腧」的取穴思想,結合局部與整體作用,成為頸項部重要輔助穴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