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綴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綴法
綴法為中醫外治法之一,專用於連接斷裂之組織,屬古代創傷修復技術。此法最早見載於《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主要用於耳、鼻等部位之撕裂或斷離傷,其操作原理與藥材選用皆體現中醫「煅製存性」與「止血生肌」之傳統理論。
操作與藥材
- 亂發煅灰:取人髮(亂發)洗淨後置於瓦罐內,以鹽泥密封罐口,煅燒成炭。中醫理論認為「髮為血之餘」,煅髮成灰可止血斂瘡,兼具黏合之效。
- 外敷綴合:於新傷創口迅速撒布髮灰,對齊斷裂組織後,覆以消毒紗布(古時多用絲絹或棉布),再以繃帶固定。髮灰既能黏合創緣,亦能促進局部凝血,符合「急則治標」之則。
理論依據
- 煅製存性:透過火煅使藥材保留止血生肌之性,此手法常見於中醫外科,如煅牡蠣、煅龍骨等均用於瘡瘍收斂。
- 以形治形:人髮質地柔韌,煅後成灰而具黏性,古人取其「連接」之象,用於修復斷離組織,暗合「同氣相求」之理。
演變與現狀
綴法雖為古代急救技術,然隨現代外科縫合術發展,已少用於臨床。然其運用天然材質與簡易操作,仍具中醫外治特色,部分民間療法或傳統傷科偶見變通應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