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肫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肫癰,中醫病名。癰疽之發於大腿上肌膚深處者。《瘡瘍經驗全書》卷三:「肫疽,腫高而硬,俗言此疽堅無膿,殊不知其因成膿在內,一時不能出皮膚,須用內托發出,方可用針刺破。」如確診其已成膿者,應予立即切開引流,不可泥於古人內托待其自潰之局限,以免內陷之後患。餘證治參見癰疽等條。

肫,大腿的內側。肫癰,指大腿內側的癰疽。癰疽,中醫病名,指皮膚、皮下組織或肌肉等組織發生化膿性炎症的疾病。肫癰的臨床表現為大腿內側出現腫塊,腫塊高而硬,局部皮膚發紅、腫脹、疼痛,並可出現發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

肫癰的治療方法包括內服中藥、外用中藥、針灸、拔罐等。內服中藥可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中藥。外用中藥可用黃連膏、紫雲膏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中藥。針灸可用三棱針、水針等刺入腫塊,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拔罐可用火罐在腫塊處拔罐,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肫癰的預防方法包括保持皮膚清潔、避免外傷、增強免疫力等。如果出現大腿內側腫塊,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