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準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準頭
一、經穴別名
「準頭」為中醫經穴別名,首載於清代《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指督脈穴位「素髎」。此穴位於面部,鼻尖正中央,為督脈氣血上行之要衝,與鼻部功能及陽氣調節密切相關。
1. 素髎穴定位與功能
- 定位:鼻尖正中,屬督脈。
- 作用:
- 通調鼻竅:主治鼻塞、鼻衄(鼻出血)、鼻淵(鼻竇炎)等鼻疾。
- 醒神開竅:古醫籍載其可治昏迷、驚厥,具提神醒腦之效。
- 溫陽通絡:督脈主一身之陽,刺激此穴可助陽氣升發。
二、解剖部位
「準頭」亦指「鼻准」,見於明代《醫學入門》,為望診重要部位,屬「明堂」範疇。中醫認為鼻部形態、色澤可反映臟腑狀態,尤以脾、肺為要。
1. 鼻准與臟腑關聯
- 脾土所應:鼻准屬土,對應脾胃。色黃潤為佳,若見青暗或蒼白,多提示脾胃虛寒或氣血失和。
- 肺氣外候:鼻為肺之竅,鼻准紅赤可能為肺熱,色白則常見於肺氣虛弱。
2. 臨床望診意義
- 色澤辨證:
- 準頭微黃明潤:脾胃健運,氣血充足。
- 準頭晦暗:可能為濕濁內蘊或氣滯血瘀。
- 形態觀察:
- 鼻准豐隆:多屬脾胃強健。
- 鼻准瘦削:常見於後天失養或脾虛。
三、學術淵源與應用
「準頭」一詞體現中醫「形氣相參」理論,兼具解剖與經穴雙重內涵。在針灸中,素髎穴多用於急症(如昏厥)及鼻病;在診法中,鼻准為望診之要,輔助判斷內臟盛衰。歷代醫家如張景岳《類經》亦強調鼻部「居中屬土,為五臟精華之所聚」,進一步深化其理論基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