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滋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滋補,即用滋養強壯、濃郁厚味的藥物填補腎陰的治法。參補陰條。

滋補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是指通過服用具有滋養強壯作用的藥物來補充人體陰液的一種治療方法。滋補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食療、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等。

食療是滋補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滋補食物有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魚肉、蛋類、豆類、蔬菜、水果等。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從而起到滋補的作用。

藥物治療是滋補的另一種常見方法,常用的滋補藥物有人參、鹿茸、阿膠、熟地、山藥、枸杞子、黃精等。這些藥物具有滋補強壯、補益氣血、補腎填精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人體的體質,增強免疫力。

針灸治療也是滋補的方法之一,常用的針灸穴位有腎俞穴、命門穴、關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針灸可以通過刺激穴位,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起到滋補的作用。

滋補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人體的體質,增強免疫力。但是,滋補也要注意適度,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不良反應。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滋補的論述: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能滋養五臟六腑。腎虛則五臟六腑失其所養,而生諸病。故補腎之法,當以滋養強壯之品為主,如人參、鹿茸、阿膠、熟地黃、山藥、枸杞子、黃精等。這些藥物具有滋補強壯、補益氣血、補腎填精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腎虛的症狀。”

“腎虛之人,常常表現為腰膝酸軟、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症狀。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辨證施治,選用適當的滋補藥物。如腰膝酸軟者,可用熟地黃、山藥、枸杞子等;疲倦乏力者,可用人參、鹿茸、黃精等;精神不振者,可用黃芪、黨參、白朮等;食欲不振者,可用山藥、白朮、陳皮等;大便溏薄者,可用黃連、黃芩、白芍等;小便清長者,可用茯苓、澤瀉、白茅根等。”

“滋補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人體的體質,增強免疫力。但是,滋補也要注意適度,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滋補藥物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