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滋水涵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滋水涵木

滋水涵木為中醫治療學術語,屬滋陰潛陽治法之一,其核心機理在於通過滋補腎陰以涵養肝木,從而達到制約肝陽上亢之效。此治法源自五行相生理論,中醫認為「腎屬水,肝屬木」,水能生木,若腎陰不足則無法濡養肝木,導致肝陰虧虛、肝陽偏亢,形成「水不涵木」之病理狀態。

病理機制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肝主藏血,肝腎同源(又稱「乙癸同源」)。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根本,若腎陰虧虛,則肝失所養,陰不制陽,虛陽上擾,表現為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之證。此類證候常見於長期勞倦、久病耗傷陰液,或年老腎陰自虧者。

臨床表現

  • 頭面五官:頭目眩暈、耳鳴如蟬、眼乾澀痛、顴紅潮熱
  • 津液失潤:口乾咽燥、舌紅少苔
  • 虛熱內擾:五心煩熱、夜寐盜汗
  • 下焦失養:腰膝酸軟、足跟疼痛
  • 精室不固:男子夢遺滑精、婦女月經量少或經期提前
  • 脈象特徵:脈細數或弦而無力

常用方藥

滋水涵木法強調「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常用藥物多屬甘寒滋膩之品,直入少陰以填精益髓,兼入厥陰以柔肝息風:

  • 滋腎填精: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
  • 滋陰潛陽:龜板、鱉甲、牡蠣
  • 清虛熱:知母、黃柏(如知柏地黃丸)
  • 經典方劑
    • 六味地黃丸:基礎滋腎方,適用於單純腎陰虧
    • 杞菊地黃丸:加強養肝明目之效
    • 一貫煎(《柳州醫話》):北沙參、麥冬配伍生地、枸杞,滋陰疏肝並行

治法延伸

此治法不僅用於肝陽上亢,亦為防治中風先兆(如內風暗動)、更年期陰虛陽亢證之重要手段。臨床運用時需辨明陰虛與陽亢之輕重,若陽亢明顯,可佐以鉤藤、石決明等平肝潛陽;若兼見心腎不交,則加酸棗仁、柏子仁交通心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