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滋陰潤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滋陰潤燥[1],即養陰潤燥。滋陰,即補充陰液;潤燥,即滋潤、緩和燥邪[2]。滋陰潤燥是中醫學[3]治療[陰虛[4]內熱](/dic/17317)、燥邪傷津的常用治法。

陰虛內熱是指陰液虧損,內熱熾盛的病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口乾[5]咽燥、潮熱[6]盜汗五心煩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燥邪傷津是指燥邪侵襲人體,耗傷津液的病理狀態。主要表現為乾咳少痰、咽干口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

滋陰潤燥的作用是滋補陰液,緩和燥邪,從而改善陰虛內熱、燥邪傷津的病理狀態。滋陰潤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滋陰潤燥是中醫學治療陰虛內熱、燥邪傷津的常用治法,具有良好的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滋陰潤燥不宜過度,否則會導致陰寒內盛,不利於健康。因此,在使用滋陰潤燥的方法治療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行濫用。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滋陰潤燥的論述:

  • 「陰者,藏精而生氣,其榮衛於內,其充實於外。」「陰者,主內也。」「陰者,藏精而起亟,奉生而長化,宜以柔順。」
  • 「陰者,主靜也。」「陰者,藏於內,故靜也。」
  • 「陰者,藏於內而行於外,故靜而動也。」
  • 「陰者,主藏也。」「陰者,藏於內而守其根,故藏也。」
  • 「陰者,主收也。」「陰者,藏於內而收其根,故收也。」
  • 「陰者,主潤也。」「陰者,藏於內而潤其身,故潤也。」

由此可見,陰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藏精、生氣、榮衛、充實、主靜、主藏、主收、主潤等功能。滋陰潤燥就是通過補充陰液、緩和燥邪,從而改善陰虛內熱、燥邪傷津的病理狀態。

滋陰潤燥是中醫學治療陰虛內熱、燥邪傷津的常用治法,具有良好的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滋陰潤燥不宜過度,否則會導致陰寒內盛,不利於健康。因此,在使用滋陰潤燥的方法治療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行濫用。

參考資訊


  1. 潤燥_註解、潤燥是什麼、拼音_醫學百科

  2. 燥邪犯肺 - 百度百科

  3. 中医学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4. 陰虛補腎:最滋陰補腎的10種食物 - 康途健康百科

  5. 口干症_百度百科

  6. 潮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