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髭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髭發
病名
- 頰部癰疽
髭發係指發生於頰部之癰疽,屬外科瘡瘍範疇。其病機多因風熱邪毒蘊結,或脾胃積熱上攻,致使氣血壅滯,化腐成膿。臨床可見頰部紅腫焮痛,甚則潰膿,伴發熱、口乾等症。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內服可選仙方活命飲加減,外治則以金黃散調敷。 -
痄腮(含腮瘡)
髭發亦指「痄腮」,即現代醫學所稱之流行性腮腺炎。此病多因陽明經溫毒熾盛,或外感時行疫毒,熱毒結聚於腮頤所致。症見腮部腫脹疼痛,邊緣不清,咀嚼困難,或伴發熱頭痛。病因病機
- 陽明熱盛:足陽明胃經循行過頰,若胃火上炎,燔灼經絡,則發為腫痛。
- 疫毒外襲:時行戾氣從口鼻而入,壅滯少陽、陽明之絡,氣血受阻而成痄腮。
治法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主方選用普濟消毒飲(黃芩、黃連、陳皮、玄參、柴胡等),熱甚者加石膏、知母;腫硬明顯者佐以夏枯草、浙貝母。
- 外治法:可輔以青黛散醋調外塗,或六神丸研末敷貼,以助清熱散結。
古籍考證
《外科正宗》提及「痄腮乃風熱濕痰所生」,強調痰熱互結之病機;《醫宗金鑒》則載「含腮瘡生兩頤腫」,治法重清解陽明鬱火。此症好發於小兒,然成人若正虛邪盛,亦可罹患,且易併發睪丸腫痛(卵子瘟)或熱毒內陷等變證,不可輕忽。
補充說明
中醫辨治髭發,須分虛實:實證多屬風火痰熱,治當苦寒直折;若遷延日久,氣陰耗傷,則需佐以益氣養陰之品,如沙參、麥冬,防其邪戀傷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