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朝
病名:子朝為中醫婦科病證之一,首見於《胎產證治錄》,指孕婦因胎氣上逆,導致心腹脹滿疼痛的證候。其病機多與氣機不暢、衝任失調相關,屬「妊娠腹痛」範疇,與「子懸」證候相似,然病位與表現略有差異。
病因病機:
- 胎氣上攻:妊娠期間,胎元漸長,衝任之氣壅滯,若母體氣血失和,或情志鬱結,易致氣機逆亂,胎氣上衝心胸。
- 肝鬱氣滯:肝主疏泄,若孕婦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則加重腹脹痛。
- 脾胃虛弱:脾虛運化無力,水濕停聚,阻遏氣機,與胎氣相搏,引發脹滿。
臨床表現:
- 主症:心腹脹滿疼痛,尤以胸膈至脘腹為甚,按之柔軟無結塊。
- 兼症:或見噯氣、煩躁不安,甚則呼吸急促,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方藥:
- 順氣安胎飲(《胎產證治錄》):以理氣寬中、和血安胎為原則,方中常含紫蘇梗、陳皮、砂仁等藥,疏理氣機;佐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緩解腹痛。
- 辨證加減:若肝鬱化熱,可加黃芩、梔子清熱;脾虛濕盛者,配伍白朮、茯苓健脾滲濕。
與子懸之異同:
子懸亦屬胎氣上逼之證,然其病位偏重胸脅,症見「胸膈脹滿、喘促煩悶」,多因陰血虧虛、肝氣乘脾所致,治以紫蘇飲為主。子朝則以心腹脹痛為要,病機更側重氣滯,二者治法雖皆重理氣,然用藥略有側重。
古籍佐證:
《婦人大全良方》提及「妊娠心腹痛者,由胞絡宿有風冷」,與子朝氣滯夾寒之證可互參;《醫宗金鑑》亦載「胎氣上逆」之治,強調調氣為先,佐以安胎。
子朝一證,體現中醫對妊娠病「氣血調和」之重視,臨床需辨明虛實寒熱,不可妄用攻伐,以免損傷胎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