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盜母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盜母氣

「子盜母氣」為中醫五行學說之術語,用以闡述五臟間因相生關係而產生的病理傳變。五行之中,母子相生,若子臟虛損過甚,反致母臟之氣受耗,此即「子盜母氣」之理。

五行相生與母子關係

中醫以五行(木、火、土、金、水)配屬五臟(肝、心、脾、肺、腎),並依相生次序界定母子關係:

  • 木生火:肝(木)為心(火)之母
  • 火生土:心(火)為脾(土)之母
  • 土生金:脾(土)為肺(金)之母
  • 金生水:肺(金)為腎(水)之母
  • 水生木:腎(水)為肝(木)之母

病理機制

「子盜母氣」之病機,源於子臟虛衰,過度依賴母臟之氣以自養,導致母臟功能受損。例如:

  1. 肺病及脾(子盜母氣)
    肺(金)氣虛弱,久病不癒,則需脾(土)化生之氣充養。若脾土本虛,反受肺金拖累,可見食少、腹脹、便溏等脾失健運之症。
  2. 腎病及肺(子病犯母)
    腎(水)陰虧耗,無以滋養肺(金),致肺陰不足,出現乾咳、咽燥等症,亦屬子盜母氣之變。

臨床特點

  • 虛證為主: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因子臟長期虧虛,累及母臟。
  • 傳變漸進:病情發展較緩,初期以子臟症狀為主,後期方顯母臟病候。
  • 治療原則:當以補益子臟為本,兼顧培補母臟,如「培土生金」法治肺脾兩虛。

此理論體現中醫「整體觀」,強調五臟相關,病理上相互影響,非孤立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