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單盤」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單盤,又稱偏跏坐,為氣功修習與中醫養生中常見的坐功姿勢之一。其動作要領為盤膝而坐,一足觸地,另一足置於對側大腿根部,形成上下交疊之勢。此姿勢在傳統中醫理論中,不僅是調息練氣的基礎功架,亦與經絡運行、氣血調和密切相關。
從中醫經絡學角度而言,單盤姿勢能刺激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氣機流動。當一足壓於對側大腿時,可通過物理壓力激活腿部經穴,如脾經之三陰交、肝經之太衝等要穴,促進氣血循行。同時,此坐姿能使軀幹保持中正,符合「鬆腰坐胯」的中醫養生原則,有利於任督二脈氣血貫通。
在臟象理論中,單盤通過下肢屈曲的動作,間接調節肝腎功能。肝主筋、腎主骨,此姿勢能舒展筋脈,強化腰膝,符合《黃帝內經》「屈伸利關節」的養生理法。此外,單盤時下肢交疊形成的輕微壓迫,可引導氣血上濟於心,達到「心腎相交」的狀態,有助於平衡陰陽。
歷代氣功典籍如《諸病源候論》所述「屈膝坐,交腳跔趺」,即與單盤原理相通。此姿勢能降低人體重心,使練功者易於入靜,符合傳統「形正則氣順」的導引要求。在實際應用中,單盤常見於內丹修煉的初步調身階段,或作為針灸醫師行針前的凝神準備動作,體現中醫「形神共調」的整體觀念。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