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翻胃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翻胃症
子翻胃症為中醫婦科病證名,首見於清代醫籍《續廣達生篇》。其特指妊娠期間,孕婦出現持續嘔吐、數月不思飲食之症狀,然精神狀態如常,與一般「惡阻」(妊娠惡阻)有別。惡阻多見於妊娠早期,因衝脈氣盛、胃失和降所致,而子翻胃症則病程較長,嘔吐劇烈且遷延難癒,然患者神志不衰,此為二者鑑別要點。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此症多因孕後陰血下聚養胎,肝胃之氣失調所致。具體可分為以下證型:
- 肝胃不和:情志失調或素體肝鬱,肝氣橫逆犯胃,胃氣上逆而嘔吐頻作,可伴脅脹、噯氣。
- 脾胃虛寒:孕前中陽不足,妊娠後氣血壅滯,脾胃升降失常,症見嘔吐清涎、畏寒喜溫。
- 胃陰虧虛:久吐傷津,胃失濡潤,致乾嘔、口燥咽乾、舌紅少津。
治法與用藥
中醫治療以調和肝胃、降逆止嘔為主,依證型選方:
- 肝胃不和:可用《金匱要略》之橘皮竹茹湯,佐柴胡、蘇梗疏肝和胃。
- 脾胃虛寒:宜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溫中健脾,佐生薑、砂仁以醒脾止嘔。
- 胃陰不足:選用麥門冬湯滋養胃陰,酌加枇杷葉、石斛生津降逆。
與現代醫學關聯
此症類似西醫「妊娠劇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然中醫更強調體質與臟腑氣機失調之整體觀,非僅止於對症處理。歷代醫家如張仲景、葉天士等,對妊娠嘔吐之論述,皆可為子翻胃症提供辨治思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