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宮外妊娠」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宮外妊娠(異位妊娠)中醫辨治詳解

子宮外妊娠,又稱「異位妊娠」,屬現代醫學病名,指孕卵著床於子宮體腔以外,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中醫古籍雖無此病名記載,然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妊娠腹痛」、「癥瘕」、「血證」等範疇,病因多與衝任不調、氣血瘀滯相關。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先天胞脈虧虛,或後天濕熱瘀阻,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孕卵未能如期移行至胞宮,反滯留於輸卵管或其他部位,形成瘀血內結之證。若瘀阻日久,血不歸經,則可引發腹腔內出血,甚則氣隨血脫,危殆立至。

臨床表現與辨證分型

患者常見停經史、早孕反應,伴發作性少腹疼痛、陰道下血,嚴重者可見面色蒼白、肢冷脈微等休克徵象。中醫辨證以「瘀血內停」為核心,依病情輕重分為三型:

1. 休克型(氣血暴脫,瘀阻少腹)

  • 主症:腹痛劇烈,面色㿠白,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血壓驟降,脈沉細欲絕。
  • 病機:瘀血內阻,氣隨血脫,正虛邪實。
  • 治法:回陽固脫為主,佐以活血化瘀。
  • 方藥:急投《婦人良方》參附湯(人參、附子)回陽救逆,加丹參、赤芍、乳香、沒藥以化瘀通絡。若出血不止,可配合針灸(如刺人中、內關)或現代醫學輸血補液。

2. 不穩定型(瘀血內阻,氣機不暢)

  • 主症:腹痛時作時止,陰道出血淋漓,胚胎未殞,伴貧血徵象。
  • 病機:瘀滯少腹,氣血運行受阻。
  •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方藥:選《醫學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當歸、丹參、乳香、沒藥)加減:
    • 兼寒象(形寒肢冷):加肉桂、附子溫經散寒。
    • 兼熱象(發熱拒按):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清熱解毒。
    • 兼腑實(便秘腹脹):加大黃、枳實、芒硝通腑瀉瘀;脹甚者佐川楝子、木香理氣。

3. 包塊型(瘀積成癥,結為血腫)

  • 主症:腹痛減輕,盆腔內形成血腫包塊,胚胎已亡。
  • 病機:瘀血凝結,積聚成癥。
  • 治法:破血逐瘀,消癥散結。
  • 方藥:以活絡效靈丹為基礎,加三稜、莪術破血消積,穿山甲、桃仁增強化瘀通絡之效。若包塊堅硬難消,可酌加鱉甲、牡蠣軟堅散結。

治療要點

中醫治療子宮外妊娠,首重辨明虛實與出血程度。休克型需急固元氣,不穩定型當調和氣血,包塊型則以化瘀消癥為主。然若見「間質部妊娠」或「瘀熱熾盛致腸梗阻」等危候,需結合現代醫學手術處置,不可拘泥於藥石。

(註:本文所述方藥需由中醫師辨證施用,不可自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