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單喉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單喉癰

單喉癰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屬喉癰範疇,特指咽喉一側紅腫疼痛,伴隨身熱、背寒等症狀。此病名首載於清代醫家張宗良所著《喉科指掌》卷五,依其臨床表現可分為風火與風寒兩類證型,治法各異。

病因病機

  1. 風火證:多因外感風熱之邪,或肺胃積熱上攻咽喉,致使氣血壅滯,化熱成癰。症見患處紅腫高突,表面或有細小紅點,吞咽困難,伴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浮數。
  2. 風寒證:因風寒外襲,鬱而化熱,或素體陽虛,寒邪客於咽喉,氣血凝結。症見咽喉腫痛但色淡紅或暗紅,無明顯紅點,惡寒重、發熱輕,舌淡苔白,脈浮緊。

辨證論治

  • 風火證: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方選五味消毒飲加減,常用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佐以防風、薄荷疏風透邪。若熱毒熾盛,可加黃連、石膏以瀉火。
  • 風寒證:治宜辛溫解表、散寒利咽,方用九味羌活湯加減,主以羌活、防風、白芷祛風散寒,佐以桔梗、甘草宣肺利咽。若寒鬱化熱,可酌加黃芩、連翹兼清裡熱。

外治法

配合針刺(如少商、商陽點刺放血)或局部吹藥(如冰硼散)以泄熱消腫。若膿成未潰,可刺破排膿,務求引邪外達。

與他證鑑別

單喉癰需與雙喉癰(兩側同病)、喉關癰(位於喉關)等區分。其病位較深,若失治恐邪毒內陷,致熱入營血或痰壅氣閉,故須及早辨明寒熱,對證施治。

(註:本文純述中醫理論,臨床應用須遵專業醫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