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滿
病名
子滿,又稱「胎水腫滿」,首見於《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其記載:「胎間水氣子滿體腫者,此由脾胃虛弱,臟腑之間,有停水,而挾以妊娠故也。」意指妊娠期間因水濕停聚,導致遍身浮腫、腹滿氣喘之症。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孕婦素體脾腎陽虛,水濕運化失司,加之妊娠六、七月時,胎體漸長,胎氣壅滯,影響氣機升降,使水濕泛溢肌膚而成。脾主運化,腎主水液,若二者功能不足,則水濕內停,泛溢周身,發為子滿。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妊娠中後期(五至七月)腹大異常,胸膈脹滿,小便不利,遍身浮腫,甚則喘息不得臥。《葉氏女科證治》進一步描述:「生子手足必然軟短,形體殘疾,或水下即死」,強調此症若未及時調治,恐影響胎兒發育。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溫陽健脾、理氣行水為主,常用方劑如下:
- 五苓散加葶藶子: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通陽化氣、利水滲濕,佐以葶藶子瀉肺行水,適用於水濕壅盛兼肺氣不降者。
- 鯉魚湯(《葉氏女科證治》):以鯉魚為君藥,配伍白朮、茯苓、生薑等,健脾利水而不傷胎,專治妊娠水腫。
與相關病症鑑別
子滿需與「子腫」(妊娠單純下肢浮腫)、「子氣」(氣滯濕阻之腫)區別。子滿特徵為全身浮腫伴腹大異常,病機偏重脾腎陽虛與水濕停聚,病情較重。
古籍補充
《醫宗金鑑·婦科心法》亦提及:「妊娠水腫脹滿者,名曰子滿。宜審其因,或因脾虛,或因腎冷。」強調辨證需分虛實,脾虛者健脾,腎冷者溫陽,體現中醫「同病異治」之則。
現代中醫觀點
當代醫家認為,子滿與西醫「妊娠水腫」或「羊水過多」相關,治療上除傳統方劑外,可配合針灸(如水分、陰陵泉等穴)以增強利水之效,然用藥仍須謹守妊娠禁忌,避免峻下逐水之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