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子鳴,病名。《傅青主女科》:「妊娠懷胎至七八個月,忽然兒啼腹中,腰間隱隱作痛,人以為胎熱之過也,誰知是氣虛之故乎……病名子鳴。」治宜補氣為主,佐以生津益血,用扶氣止啼湯:人參、黃芪、麥冬、當歸、橘紅、甘草、花粉。即子啼。詳該條。
子鳴,又稱胎鳴,是指孕婦在懷孕七八個月時,腹中胎兒突然啼哭,伴有腰間隱隱作痛的症狀。子鳴的病因主要與氣虛有關,氣虛不能固表,導致胎兒在腹中不安,從而引起啼哭。治療子鳴,應以補氣為主,佐以生津益血,常用方藥有扶氣止啼湯。
扶氣止啼湯由人參、黃芪、麥冬、當歸、橘紅、甘草、花粉等藥物組成,具有補氣、生津、益血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氣虛型子鳴。
子鳴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注意保養,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 孕婦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 孕婦要定期產檢,做好產前準備。
如果孕婦出現子鳴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