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瘧
病名,指婦人妊娠期間所患之瘧疾,屬中醫婦科病症範疇。此名出自清代醫著《盤珠集胎產症治》,亦稱「妊娠瘧」,與一般瘧疾不同,其發病與妊娠期氣血變化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子瘧之發,多因孕婦氣血內虛,外感瘧邪(風、寒、暑、濕或瘴毒之氣)乘虛而入,伏於半表半裏,與營衛相搏,正邪交爭而致。妊娠時,陰血下聚養胎,母體氣血相對不足,正氣偏弱,故易受邪侵。若素體脾虛濕盛,或肝鬱氣滯,更易使瘧邪內蘊,纏綿難癒。
臨床表現
子瘧發作時,症狀與一般瘧疾相似,可見 寒熱往來(先寒戰後高熱,汗出熱退,週期性發作)、頭痛、口苦、胸脅脹滿等。然因孕婦體質特殊,或兼見 胎動不安、倦怠乏力、食少嘔惡等妊娠相關症狀。若瘧邪久羈,耗傷氣血,可能影響胎元,導致胎萎不長或早產。
辨證分型
- 正瘧(典型發作):寒熱交作,發有定時,脈弦。
- 溫瘧:熱多寒少,口渴心煩,舌紅苔黃。
- 寒瘧:寒多熱少,口淡不渴,舌淡苔白。
- 瘴瘧:發於山嵐瘴氣之地,症狀劇烈,或見神昏譫語。
- 久瘧:反覆發作,氣血兩虛,面色萎黃,脈細弱。
治療原則
以 和解截瘧 為主,兼顧 安胎。用藥需避忌峻猛攻伐之品,如常山、草果等雖為截瘧要藥,但妊娠期須慎用,或配伍健脾和胃、固護胎元之藥。常用方劑如:
- 小柴胡湯加減:和解少陽,適用於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者。
- 清脾飲(《婦人良方》):健脾祛濕,治脾虛濕盛之瘧。
- 安胎飲合截瘧藥: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與一般瘧疾之異同
子瘧雖屬瘧疾範疇,但治療時須格外重視 妊娠生理特點,不可過用辛燥傷陰或苦寒敗胃之藥,以免損傷胎氣。歷代醫家強調「治病與安胎並舉」,如《張氏醫通》提及:「妊娠患瘧,當以固胎為本,瘧為標。」
此病記載散見於古籍,除《盤珠集胎產症治》外,《婦人良方》《景岳全書》等亦論及妊娠瘧之調治,反映中醫對孕婦瘧疾的獨特認識與臨證經驗。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