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死產門難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死產門難產
定義
子死產門難產為中醫婦科病名,指胎兒已死於母腹,並停滯於產門(產道)內,因交骨不開或氣血虛弱,導致死胎無法順利娩出,進而危及產婦性命。此症多見於產程延長、氣血耗損,或胎兒體位不正等情況,屬難產危急之候。
病因病機
- 氣血虛弱:產婦素體氣血不足,或產時用力過度,氣血耗竭,無力推動胎兒下行。
- 交骨不開:指產婦骨盆關節(如恥骨聯合)未適度鬆弛,產道狹窄,阻礙胎兒娩出。
- 死胎滯留:胎兒因臍帶繞頸、胎位不正等原因窒息而亡,死胎阻塞產門,加重氣血瘀滯。
臨床表現
- 產程延長(三四日以上),胎兒已降至產門,卻無法娩出。
- 產婦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甚則氣短汗出,脈象虛弱。
- 觸診可覺胎兒無胎動,或胎心消失。
治療原則
傅青主提出「補氣血以推送死胎」之法,強調不可一味攻伐降墜,以免母體元氣脫絕。治法如下:
- 大補氣血:以人參、當歸、川芎等益氣活血,助產道推動之力。
- 溫通降濁:佐以益母草、炒黑荊芥穗,化瘀止血,引死胎下行。
- 固澀防脫:赤石脂收澀止血,防產後血崩。
代表方藥
救母丹(《傅青主女科》)
- 組成:人參一兩、當歸二兩(酒洗)、川芎一兩、益母草一兩、赤石脂一錢、荊芥穗三錢(炒黑)。
- 方義:
- 人參大補元氣,當歸、川芎養血活血,三者共為君藥,提振產婦氣血。
- 益母草活血利水,助死胎排出;炒黑荊芥穗入血分,止血化瘀。
- 赤石脂固澀下焦,防氣隨血脫。
其他中醫見解
清代《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亦提及類似證治,強調若死胎日久不下,可配合針灸(如刺合谷、三陰交)以催產。另有用「脫花煎」(當歸、肉桂、川芎、牛膝等)溫經行血,適用於寒凝血瘀之死胎不下。
鑒別診斷
需與「活胎難產」區分:後者胎心尚存,治療需兼顧母子,而子死產門難產則以保全母體為首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