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痛
病名
- 妊娠腹痛
見於周登庸《續廣生篇》,指婦女妊娠期間出現之腹痛。中醫認為,此症多因氣血失調、胞脈阻滯,或肝鬱氣滯、寒凝胞宮所致。妊娠時,陰血下聚養胎,若母體氣血不足,或情志不暢,易致氣機鬱滯,血行不暢,引發腹痛。臨床常見小腹綿綿作痛,或脹痛不舒,可伴見胎動不安。 - 胃脘痛
徐靈胎《女科指要》云:「妊娠心痛而風痰冷飲交結於胃之上口,名曰子痛。」此指妊娠期間因風痰、冷飲等邪氣鬱結於胃脘,導致上腹部疼痛。中醫理論中,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妊娠時衝脈氣盛,若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易致痰飲內停,阻遏氣機,引發胃脘痞滿、疼痛,甚則嘔逆。
病因病機
- 氣血虛弱:素體氣血不足,妊娠後陰血養胎,氣血更虛,胞脈失養而痛。
- 肝鬱氣滯: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氣滯則血行不暢,胞脈受阻。
- 寒凝胞宮:外感寒邪,或過食生冷,寒客胞脈,氣血凝滯而痛。
- 痰飲內阻:脾胃運化失常,痰濕內生,或冷飲停聚,上犯胃脘,氣機不通。
辨證要點
- 氣血虛弱型:腹痛綿綿,按之痛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
- 肝鬱氣滯型:脅腹脹痛,情志抑鬱,噯氣頻作。
- 寒凝胞宮型:小腹冷痛,得溫則舒,畏寒肢冷。
- 痰飲內阻型:胃脘痞滿,嘔吐痰涎,口淡納呆。
治療原則
- 調和氣血:以養血安胎為主,佐以行氣止痛。
- 疏肝解鬱:理氣而不傷胎,兼顧健脾和胃。
- 溫經散寒:暖宮散寒,通暢胞脈。
- 化痰降逆:健脾化痰,和胃止嘔。
此症須與「胎動不安」、「胞阻」等妊娠病證相鑑別,以明確病機,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