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午寅申主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子午寅申主火:中醫運氣學說中的火熱之氣
概念溯源
「子午寅申主火」乃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源自《黃帝內經》運氣七篇,尤以《素問·五運行大論》為主要理論依據。此說以十二地支配屬六氣,其中子、午、寅、申四支專主火熱(暑)之氣,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與周期律思想。
《素問·五運行大論》明確記載:「子午之上,少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此處「少陰」指少陰君火,「少陽」謂少陽相火,二者雖同屬火氣,然有君相之別,共同構成了中醫運氣理論中火熱之氣的完整體系。
理論內涵
地支與六氣配屬
在中醫五運六氣理論中,十二地支與六氣存在固定配屬關係:
- 子午:少陰君火
- 寅申:少陽相火
- 丑未:太陰濕土
- 卯酉:陽明燥金
- 辰戌:太陽寒水
- 巳亥:厥陰風木
此配屬乃基於「正化對化」理論,其中子午寅申四支所主之火熱,實為自然界陽氣盛衰變化的具體表現。
君火與相火之辨
少陰君火:
- 對應子午之年
- 屬心與腎之氣化
- 為「君主之官」之火,主神明與生命根本
- 其性溫煦,猶如日光普照
少陽相火:
- 對應寅申之年
- 屬三焦與膽之氣化
- 為「相傅之官」之火,主樞機與氣化運行
- 其性炎上,猶如爐火升騰
二者關係體現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生理特性,君火主靜而相火主動,共同維持人體正常溫煦與代謝功能。
臨床意義
歲氣特徵
逢子午、寅申之年,天地間火熱之氣偏盛,氣候特徵表現為:
- 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炎熱異常,暑氣早至
- 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溫熱持久,寒來較晚
《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少陰司天,熱淫所勝……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此類年份易出現反常高溫、乾旱少雨等氣候現象。
病機特點
火熱之年,人體易受其影響而產生相應病理變化:
-
少陰君火偏盛:
- 心火亢盛:煩躁不寐、口舌生瘡
- 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咽乾顴紅
- 熱極生風:高熱驚厥、神昏譫語
-
少陽相火妄動:
- 膽火上炎:目赤耳鳴、口苦咽乾
- 三焦鬱熱:小便短赤、皮膚瘡瘍
- 氣機逆亂:胸脅脹痛、寒熱往來
診治要點
歷代醫家對火熱之年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
- 脈象特徵:君火之年多見洪大或細數之脈;相火之年常見弦數或滑數之脈
- 舌象表現:舌質紅絳,苔黃或無苔,嚴重者見芒刺裂紋
- 治療原則:
- 君火過亢:清心瀉火(黃連解毒湯)、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
- 相火妄動:疏利少陽(小柴胡湯)、清泄三焦(溫膽湯)
理論延伸
與五運結合
子午寅申主火之說需與當年歲運相參:
- 火運太過之年(如戊年)遇子午寅申,火熱之勢倍增
- 水運不及之年(如辛年)遇子午寅申,火熱無制
- 木運太過之年(如壬年)遇寅申,易成風火相煽之勢
時間醫學應用
「子午寅申」不僅指年份,亦可推衍至日時:
- 一日之子時(23-1時)、午時(11-13時)為陰陽轉化之樞,火氣潛藏與顯露的關鍵時刻
- 寅時(3-5時)、申時(15-17時)為氣機升發與沉降的重要階段
此理論對子午流注針法、時間養生等均有重要指導意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