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子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子躁,病名。徐大椿《女科旨要》:「肝腎陰虧,相火炎上,不時均令心煩,且亦令人作躁,謂之子躁。」即孕悲,臟躁。參見臟躁條。
子躁,又稱孕悲,是指孕婦因肝腎陰虧,相火上炎,導致心煩躁動,甚至哭泣不止的一種病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心煩不寧,坐立不安,哭泣不止,甚至出現自傷自殘等行為。
子躁的病因主要與肝腎陰虧有關。肝腎陰虛,相火上炎,導致心神失養,則可出現心煩不寧、坐立不安等症狀。此外,孕婦在妊娠期間,由於胎兒的不斷生長發育,對母體的陰血有較大的需求,如果孕婦本身陰血不足,則更容易出現子躁的症狀。
子躁的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可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中醫外治方法進行治療。
子躁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孕前要注意調理身體,以增強體質。
- 在妊娠期間,要注意合理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 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 定期到醫院進行產檢,以及早發現和治療可能出現的妊娠併發症。
如果孕婦出現了心煩不寧、坐立不安、哭泣不止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