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紫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紫斑

紫斑為中醫證名,指皮膚或黏膜出現紫色斑塊,多因外感濕熱病邪,或內傷熱毒熾盛,深入營血所致。其病機關鍵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導致血溢脈外,瘀積成斑。

病因病機

  1. 外感熱病:常見於溫病過程中,邪熱由氣分傳入營血,灼傷血絡,迫血外溢。《溫熱經緯·葉香岩外感溫熱病篇》指出:「斑色紅者屬胃熱,紫者熱極。」說明紫斑之色反映熱毒程度,色愈深紫,熱毒愈盛。
  2. 內傷積熱:若平素陰虛火旺,或飲食辛辣燥熱,積熱內生,亦可燔灼營血,形成紫斑。
  3. 瘀血阻絡:熱毒熾盛,耗傷陰液,血液黏稠成瘀,瘀熱互結,加重斑色紫暗。

臨床表現

  • 斑色特徵:初起或為紅色,隨熱毒加重轉為紫紅,甚則紫黑。斑點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按之不褪色。
  • 兼症:高熱煩渴、神昏譫語、舌絳少苔、脈數或細數,嚴重者可見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狀。

治法與方藥

紫斑治療以「清熱涼血、解毒化斑」為主,依病勢輕重選方:

  1. 解毒化斑湯:適用於熱毒初入營血,斑色紫紅,伴壯熱口渴。方中石膏、知母清氣分熱,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玄參涼血解毒。
  2. 犀角元參湯(或稱「化斑湯」):針對熱毒熾盛,斑色深紫,方以犀角(水牛角)、生地、丹皮涼血散瘀,配合元參、黃連瀉火解毒。
  3. 紫黑斑重證:若斑色紫黑,提示熱極傷陰,病勢危篤,可合用人參、麥冬益氣養陰,佐以紫草、大青葉增強解毒之力。

相關鑑別

  • 與「發斑」區別:廣義「發斑」涵蓋紅、紫、黑等多色斑疹,紫斑專指熱毒極盛階段。
  • 與「瘀斑」區別:瘀斑多由外傷或氣虛血瘀所致,按之疼痛,色暗不鮮,無明顯熱象。

紫斑為溫病重證標誌,臨床須辨明熱毒深淺,及時清解,以防邪陷心包或耗血動風。歷代醫家如葉天士、吳鞠通對此均有論述,強調「透熱轉氣」「涼血散血」之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