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紫色虛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紫色虛喉

紫色虛喉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其特徵為咽喉色澤紫紅,日久可見腐潰,表面如生漆色,妨礙飲食吞咽。此證多因誤服寒涼藥物,或肺胃素有伏寒,導致氣血凝滯、陰陽失調而成。

病因病機

  1. 寒涼藥誤治:初期過用寒涼藥物,損傷肺胃陽氣,寒邪內伏,氣血運行不暢,咽喉失於溫煦,故見紫紅之色。
  2. 肺胃伏寒:素體虛寒,或外感寒邪內陷,肺胃陽氣不足,寒凝經絡,氣滯血瘀,咽喉黏膜失養,漸至潰爛。
  3. 陰虛火浮:若兼陰分不足,虛火浮越,與寒邪相搏,可加重咽喉腐潰,呈現特殊之「生漆色」。

臨床表現

  • 咽喉色紫紅,黏膜平塌不腫,觸之無明顯熱感。
  • 病程遷延者,可見局部腐爛,表面如生漆狀,分泌物少而黏稠。
  • 吞咽困難,進食時需吐出腐敗組織,伴隨口乾但不欲飲,或喜熱飲。
  • 舌質淡紫,苔白滑,脈沉細或弦緊。

治法與方藥
治宜宣肺散寒、滋陰溫中,兼調和氣血。

  • 主方:六味湯(荊芥、防風、桔梗、甘草、薄荷、殭蠶)為基礎,加蘇葉、白芷、麻黃以辛溫宣透,散肺胃伏寒。
  • 加減
    • 若氣虛明顯,加黃耆、黨參補益中氣。
    • 陰傷者,酌加玄參、麥冬滋陰潤燥。
    • 血瘀甚,佐以丹參、赤芍活血化瘀。

辨證要點
此證需與實熱喉痹鑑別:後者咽喉紅腫熱痛,脈數苔黃,治當清熱解毒;而紫色虛喉屬本虛標寒,不可妄用苦寒,當以溫散為主,佐以養陰和血。

古籍佐證
《喉科秘旨》指出:「此證肺胃伏寒,平而不腫……因初服寒涼之藥故也。」強調寒邪內伏與誤治之關聯,並提出「腐肉吐出」為陰寒凝滯、血肉敗壞之象。

紫色虛喉屬中醫喉科難治之證,需細審病因,調理肺胃,溫散寒邪,方能漸復氣血,促使咽喉黏膜癒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