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紫舌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紫舌脹

紫舌脹為中醫病名,首見於《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屬舌部病證之一。其特徵為舌體呈紫赤色,腫脹堅硬,疼痛劇烈,甚則言語困難,伴隨心中煩悶不適。《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進一步闡述:「紫色脹屬心經火,熱甚血雍腫硬疼,舌腫滿口宜針刺,血色紫重色紅輕」,指出此病與心經火熱熾盛、血分瘀滯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紫舌脹多因外感風熱邪毒,或內傷七情,致心火亢盛,熱毒壅滯血脈。心開竅於舌,火熱上炎,灼傷血絡,血行不暢而瘀結,故見舌色紫赤、腫脹硬痛。若熱毒熾盛,更可波及營血,形成血熱互結之重症。

辨證論治

  1. 內治:以清心瀉火、涼血解毒為主。

    • 犀角地黃湯加減:方中犀角(現多以水牛角代)清心涼血,生地黃滋陰清熱,牡丹皮、赤芍活血散瘀。若熱毒熾盛,可加黃連、連翹、梔子以增強瀉火之力;若腫痛甚者,酌加紫草、丹參以活血消腫。
    • 若兼見煩渴、尿赤,可配合導赤散清心利尿,引熱下行。
  2. 外治

    • 生蒲黃末外敷:生蒲黃性涼,能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研末敷於舌面,可緩解局部腫痛。
    • 桑白皮汁塗乳吮服:桑白皮甘寒,具清熱瀉肺之效,取汁塗於乳頭令小兒吮吸,適用於嬰幼兒患者。
    • 針刺放血:若舌腫滿口、血色紫暗,可於舌尖或舌邊刺絡出血,以泄熱解毒、通絡消腫。

相關鑑別

紫舌脹需與其他舌部病證區分:

  • 木舌:舌體腫硬如木,轉動不靈,多因心脾積熱上攻,治宜瀉心脾之火。
  • 重舌:舌下血絡腫起,狀如小舌,多屬心脾熱盛,治宜清熱解毒。

紫舌脹屬實熱證,臨床須辨明火熱與血瘀之輕重,靈活運用清熱、涼血、化瘀之法,以達標本兼治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