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紫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紫陷

紫陷為中醫痘疹診斷中之「五陷」證型之一,首見於清代醫家周冠所著《痘疹精詳》。其特徵為痘疹密集分布,疹周暈染紅紫之色,而痘頂凹陷不舉,屬痘毒內陷、血熱熾盛之危重證候。

病因病機
紫陷多因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痘毒過盛,正氣難以托毒外透,導致熱毒深伏血分,燔灼營血。血受熱煎,瘀滯不行,故痘暈呈紫赤;熱毒壅遏,氣血失於升發,則痘頂塌陷。此外,若誤用溫補或失治,亦可能使熱毒內陷,加重病情。

臨床表現
除痘疹紫赤凹陷外,患者常見氣粗喘促、身熱熾盛、口渴引飲、煩躁不寧,甚則神昏譫語。舌質多紅絳,苔黃燥或焦黑,脈象洪數或沉弦而疾。此為熱毒壅盛,內擾心神之象。

治法與方藥
治療當以涼血解毒、透邪外達為主,首選犀角地黃湯加減。原方以犀角(現多以水牛角濃縮粉替代)清心涼血,生地黃滋陰散瘀,牡丹皮、赤芍瀉火活血。臨證可酌加紫草、玄參增強涼血透疹之力;若熱毒熾盛,可佐黃連、連翹清熱解毒;若兼氣陰兩傷,可加西洋參、麥冬益氣生津。

鑑別診斷
紫陷需與其他痘疹陷證區別:

  • 白陷:痘色淡白而陷,屬氣血虛弱。
  • 黑陷:痘色焦黑凹陷,為熱毒極盛,真陰耗竭。
  • 灰陷:痘色灰黯不澤,多屬陽氣衰微。

紫陷證候凶險,古籍強調「紫陷多斃」,然若能及時辨證施治,以涼血解毒配合透托之法,可望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