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單蛾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單蛾風
單蛾風,又稱單乳蛾,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屬「乳蛾」範疇。其名首載於明代《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書中描述此症生於咽喉關上一側,形如圓狀,似小筋頭,或如蠶蛾之形,故得「蛾」名。與「雙乳蛾」(兩側同病)相對,單蛾風僅發於單側,病勢較輕,然若失治,亦可轉劇。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單蛾風多因外感風熱邪毒,或肺胃積熱上攻咽喉所致。風熱外襲,首犯肺衛,邪熱壅滯咽喉;若肺胃素有鬱熱,復感外邪,則火毒搏結於喉關,氣血壅滯,化腐成膿,發為乳蛾。此外,陰虛火旺、虛火上炎亦可誘發此症,但多見於久病或體虛者。
臨床表現
患者常見咽喉一側紅腫疼痛,狀如乳頭或蠶蛾,表面或有黃白膿點,吞咽時痛感加劇,可伴發熱、頭痛、咳嗽等表證。若熱毒熾盛,則腫痛劇烈,甚則連及耳根,口臭煩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若屬陰虛火旺,則喉核腫大微紅,乾燥不適,午後症狀加重,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與方藥
- 風熱外襲:治宜疏風清熱、利咽消腫,方用疏風清熱湯(《喉科秘旨》)加減,藥如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薄荷、桔梗等。
- 肺胃熱盛:治宜清瀉肺胃、解毒利咽,方選清咽利膈湯(《外科正宗》),常用黃芩、梔子、大黃、玄參等。
- 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潤燥利咽,方用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加減,藥如生地、麥冬、丹皮、知母等。
外治法可配合冰硼散或錫類散吹喉,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針灸可取少商、商陽穴點刺出血,或針合谷、尺澤等穴瀉熱。
古籍考據
除《奇效良方》外,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亦詳述乳蛾分型,提及「單蛾雙蛾,腫於喉旁,形如蠶蛾」,並強調辨證需分虛實。而《瘍醫大全》則指出,單蛾風若膿成未潰,可「刺破排膿」,配合內服藥加速癒癒。
單蛾風雖為喉科常見病,然其病因複雜,臨床須審證求因,區分標本虛實,方能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