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宗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宗筋
概念溯源
宗筋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為中醫解剖學與生理學之重要概念。其名取自「宗」有總匯、根本之意,「筋」則泛指人體之筋膜、肌腱及韌帶組織。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宗筋具有多重解剖指涉與生理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 諸筋之總匯:《素問·厥論》明確指出:「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此處宗筋指前陰部位匯聚的多條筋脈,為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氣血交會之處。
- 陰莖之代稱:《素問·痿論》云:「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此處宗筋特指男性外生殖器之陰莖,涉及性功能表現。
- 睪丸之別稱:《靈樞·五音五味》記載:「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故須不生。」此處宗筋明確指代睪丸,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
經絡聯繫
宗筋與多條經脈存在密切聯繫:
- 足厥陰肝經:循行「過陰器」,肝主筋,故宗筋功能與肝之疏泄密切相關
- 足陽明胃經:其筋「聚於陰器」,與宗筋相連,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 足太陰脾經:其筋「結於髀,聚於陰器」,脾主肌肉,影響宗筋張力
- 任脈:起於胞中,出會陰,與宗筋直接相連
- 督脈:其絡「循陰器」,與宗筋功能相關
生理功能
生殖功能
宗筋為「宗筋之所聚」,主司生殖之能。男子之宗筋(陰莖與睪丸)受腎氣推動、肝血濡養,完成勃起與射精;女子之陰部亦為宗筋所聚之處,與月經、孕育相關。
運動功能
宗筋統領諸筋,協調肢體運動。《素問·痿論》指出宗筋弛縱可致「筋痿」,說明其對肢體運動之重要性。
氣機調節
宗筋部位為多經交會之處,特別是肝經與沖脈之氣血在此匯聚,對全身氣機升降有調節作用。
病理變化
宗筋弛縱
多因房勞過度、肝腎虧虛所致,見陽痿、早泄等症。《素問·痿論》所述「入房太甚,宗筋弛縱」即為此類。
宗筋攣急
可因寒邪侵襲、肝氣鬱結引起,表現為陰部疼痛、勃起障礙等。
宗筋失養
氣血不足或經絡阻滯可致宗筋失於濡養,見陰器萎軟、性功能減退。
診療要點
脈診特徵
宗筋病變常見尺脈沉弱(腎虛)、弦脈(肝鬱)或濡脈(濕盛)
舌象表現
舌淡苔白多屬氣血不足;舌紅少苔多為陰虛;舌黯有瘀斑為血瘀
治療原則
- 補益肝腎:常用方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
- 疏肝理氣: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加減
- 溫通經脈:當歸四逆湯、陽和湯
- 清利濕熱:龍膽瀉肝湯、四妙丸
養生調攝
起居有常
避免過度勞累,特別是房事節制,以防「入房太甚」損傷宗筋
情志調暢
保持情緒平和,避免長期抑鬱或暴怒,以利肝氣條達
飲食調理
適當食用補益肝腎之品,如黑芝麻、核桃、枸杞等;忌食生冷辛辣過度
導引鍛鍊
可習練八段錦、太極拳等柔緩運動,特別注重腰胯部位的活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