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鄒元標>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鄒元標(1551-1624),字爾瞻,號南皋,明代江西吉水人,為萬曆年間著名官員、理學家,兼通醫術。其仕宦之餘,潛心醫學,廣蒐驗方,輯錄多部醫籍,對中醫方劑學之傳承與實踐頗有貢獻。
生平與醫學著述
鄒氏歷任吏部給事中、南京太僕寺卿等職,然其志不僅在政事,更致力於醫藥整理。所輯醫方多源自臨床實證,強調「驗方」之效,彙編成《仁文書院集驗方》,此書合併以下四部方劑專著:
- 《李司馬章驗方》:收錄明代醫家李章之臨床效方,側重內科雜病調治。
- 《劉司馬彰賜堂集方》:集劉氏家傳及官修方劑,涵蓋外感、婦科諸症。
- 《墨寶齋集方》:鄒氏自輯民間秘方,多為簡便廉驗之方,如草藥外敷、食療配伍。
- 《海上奇方》:蒐羅沿海地域特色方藥,反映明代地方醫學交流之貌。
學術特色與中醫理論
鄒氏醫方體現以下中醫核心理念:
- 辨證論治:方劑分類依「六淫」「臟腑辨證」為綱,如治風寒表證多用荊防敗毒散加減,濕熱痢疾則選黃連解毒湯化裁。
- 藥性配伍:注重「君臣佐使」結構,如《海上奇方》載「瘴氣方」,以常山為君,佐以厚朴、草果,契合《神農本草經》治瘧之理。
- 簡便驗廉:推崇「一針二灸三用藥」,書中多見艾灸穴位(如灸關元治虛寒腹痛)、單味藥(如馬齒莧搗敷疔瘡)等療法。
歷史評價與影響
《仁文書院集驗方》雖非理論創見之作,然其保存明代官民醫方之精華,尤重實用性。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採摭頗備,足資考鏡」,可見其文獻價值。鄒氏融合儒醫傳統,以「仁文」為名,亦反映「醫乃仁術」之儒家思想對中醫倫理之影響。
附註:鄒元標另著有《願學集》等理學著作,然其醫學貢獻集中於方劑彙編,後世醫家如清代汪昂《醫方集解》曾間接參引其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