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鄒志夔>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鄒志夔
明代著名醫家,字鳴韶,號丹源子,祖籍丹陽(今屬江蘇)。早年攻讀儒學,致力科舉,然屢試不第,遂轉而潛心醫道。憑藉深厚學養與勤勉實踐,終成一代醫術大家。鄒氏治學嚴謹,主張「醫貴變通」,強調臨證須靈活應對,反對拘泥古方而不知權變,故其診療常能出奇制勝,療效卓著。
鄒志夔於脈學造詣尤深,認為脈象為「四診之綱」,乃辨證之關鍵。其博採眾長,融會張仲景《傷寒論》之六經辨脈、王叔和《脈經》之系統脈法,兼收宋元以降諸家脈學精要,更結合自身臨床心得,撰成《脈理正義》一書。該書不僅梳理歷代脈學理論,更提出獨到見解,如強調脈象須與病機、時令、體質相參,方能準確斷病,對後世脈學發展影響深遠。
此外,鄒氏亦重視「天人相應」之理,診病時注重結合地域、時令變化,善用五運六氣之說以推測疾病轉歸。其用藥講究配伍精當,常以輕靈之劑取效,體現「以簡馭繁」的學術特色。鄒志夔之醫學思想與臨床經驗,不僅反映明代中醫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更為中醫脈學與辨證論治體系之完善貢獻卓著。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