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走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走緩,病名。癰疽發於內踝部引致步履緩慢之謂。《靈樞.癰疽》稱:「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也,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即內踝疽,證治參該條。
走緩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內踝部受寒濕之邪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肌肉失養,而形成癰疽。其臨床表現為內踝部出現紅腫熱痛,局部皮膚灼熱,疼痛劇烈,步履緩慢,甚至不能行走。
走緩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常用方藥有:
- 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野菊花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赤芍、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牛膝、威靈仙、地龍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 甘草、白芍、生地黃、丹皮、澤瀉、茯苓、豬苓、白朮、蒼朮等,具有清熱利濕、健脾利水的作用。
走緩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濕之邪侵襲。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冬瓜、苦瓜、西瓜、薏苡仁、赤小豆等。如果出現走緩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進行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