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走馬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走馬疳
走馬疳,又稱走馬牙疳,為中醫外科病名,首見於《外科正宗》卷四。其名「走馬」,喻指病情發展急速,如駿馬奔馳,不可延誤治療。此症多因痧痘餘毒未清,或雜病熱毒熾盛,上攻口齒所致。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陽明胃經積熱,或溫病、痧痘後期,餘毒未盡,熱毒上炎,灼傷齒齦;亦有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復感熱毒,腐蝕肌膜而成。其病位在齒齦及口腔,與胃、脾二經關係密切。
臨床表現
初起可見齒齦紅腫疼痛,繼而迅速潰爛,色呈灰黑,腐臭難聞。病情惡化時,牙齒鬆動脫落,牙槽骨暴露,甚則穿腮破唇,面容毀損。患者多伴高熱、煩渴、便秘等全身症狀。
證型辨治
-
熱毒熾盛證
- 主症:齒齦腐爛迅速,潰面黑腐,口氣臭穢,身熱煩渴。
- 治法:清熱解毒,祛腐生肌。
- 方藥:蘆薈消疳飲加減,常用黃連、石膏、蘆薈、升麻等。
-
脾胃虛弱證
- 主症:潰爛日久不斂,膿水清稀,面色萎黃,神疲乏力。
- 治法:健脾益氣,托毒生肌。
- 方藥:兼服人參茯苓粥,或綠豆湯調養;可配補中益氣湯加減。
外治法
- 局部以冰硼散、錫類散等清熱化腐之藥外敷。
- 潰爛深重者,可用銀花甘草湯漱口,以解毒祛腐。
預後與轉歸
本病若早期及時清解熱毒,多可控制病情;若延誤治療,恐致齒落腮穿,甚則熱毒內陷,危及生命。歷代醫家強調「走馬」之速,警示當急治其標,緩圖其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