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走馬喉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走馬喉痹
走馬喉痹為中醫喉科急症之一,其名首見於《儒門事親》卷三。此病發作急驟,病情兇險,其勢如奔馬,故稱「走馬」。多因肝脾火毒熾盛,氣熱內結,痹阻咽喉所致。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平素嗜食辛辣炙煿,積熱於內,或情志不遂,肝鬱化火,復感外邪,引動內火,上攻咽喉。肝經循喉嚨之後,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肝脾火毒上炎,燔灼咽喉,致氣血壅滯,痹而不通,發為喉痹。
臨床表現
- 局部症狀:咽喉腫痛劇烈,迅速蔓延至項頰,吞咽困難,甚則湯水難入,呼吸急促,聲音嘶啞。
- 全身症狀:壯熱煩躁,口臭氣穢,口渴引飲,便秘溲赤,舌質紅絳,苔黃厚膩,脈洪大數而有力。
- 預後判別:脈象洪大者,正氣尚盛,邪毒雖劇而可治;若脈沉細微弱,則正氣衰敗,邪毒內陷,預後不良,如《喉科秘旨》所言:「脈洪大者生,沉細者死。」
治法方藥
治療當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為要,急瀉肝脾火毒,開痹通絡。
- 主方:可選用 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合 普濟消毒飲(黃芩、黃連、陳皮、甘草、玄參、柴胡、桔梗、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僵蠶、升麻)加減。
- 加減法:
- 若腫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增強解毒消腫之力;
- 便秘者,加大黃、芒硝通腑瀉熱;
- 痰涎壅盛者,加貝母、瓜蔞以化痰散結。
相關鑑別
走馬喉痹屬 急喉痹 之重症,與一般風熱喉痹(如風熱外襲所致)不同,後者起病較緩,腫痛較輕,無明顯氣血閉塞之危象。而走馬喉痹病勢急暴,若不速治,恐致窒息或毒陷心包之變。
歷代醫家強調,此症須爭分奪秒,藥力宜猛,外治可配合針刺少商、商陽出血,或吹喉散(如冰硼散)以緩急開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