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不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不收,中醫名詞,又稱足痿。是指兩足軟弱,行走時收引無力,舉步艱難的證候。多因脾腎氣虛,精血不足所致。
《靈樞·經脈》:「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也。」《素問·臟氣法時論》:「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本證見於痿證、半身不遂等病。
足不收的臨床表現為:
- 兩足軟弱無力,行走時足不能收引,舉步艱難。
- 肌肉萎縮,皮膚乾燥,色澤不佳。
- 面色蒼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 小便清長,大便溏薄。
- 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足不收的治療以補益脾腎、強壯筋骨為主。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等中藥治療。
足不收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足不收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