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叉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叉發,病名。熱毒之發於腳趾之間者。出《外科真詮》卷上。多因濕熱毒邪鬱結腳趾叉之外面或內面者,證見局部癢痛,或間滲濕。若失於診治,常可潰爛腫痛,濕癢明顯,甚則因腫痛明顯而步履艱難。治於初起宜內服紅花散,外用蜜酒搗菊花葉如糊狀敷貼局部。腫痛潰爛嚴重者,取桑樹根之白皮,搗爛入白酒瓶內,重湯者十沸,取服之。外治宜參見腳發條。

足叉發,又名腳叉發,是一種發生在腳趾之間的皮膚病。其主要症狀為局部瘙癢、疼痛,或間有滲出液體。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可能會加重,出現潰爛、腫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行走。

足叉發的發病原因主要與濕熱毒邪有關。當人體受到濕熱毒邪的侵襲,就會導致腳趾叉部位的皮膚出現炎症,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症狀。

足叉發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服和外用。內服方面,可以服用紅花散等中藥,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外用方面,可以用蜜酒搗菊花葉如糊狀敷貼局部,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如果足叉發的症狀比較嚴重,可以用桑樹根之白皮,搗爛入白酒瓶內,重湯者十沸,取服之。外治宜參見腳發條。

足叉發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腳部清潔、乾燥。
  2. 避免穿不透氣的鞋子。
  3. 注意飲食,避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足叉發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