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底,指足下麵,即足掌。又稱腳底板。《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彎曲之處,癢濕皆然。」
足底穴位圖中,紅色圓圈標註的穴位是足底的重要穴位,分別是:
- 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的首穴,具有滋陰補腎、強身健體、安神定志等功效。
-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具有補腎益精、強腰健腎、利水消腫等功效。
-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腳踝上三寸,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具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補益肝腎等功效。
- 足底按摩具有以下功效:
- 緩解疲勞:足底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經常按摩足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緩解疲勞。
- 改善睡眠:足底有很多穴位與內臟相連,經常按摩足底可以調節內臟功能,改善睡眠。
- 預防疾病:足底按摩可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有助於預防疾病。
足底按摩方法:
- 坐在椅子上,雙腿自然分開,雙手掌心相對,放在小腿肚上。
- 用指腹輕輕按摩足底,由腳跟向腳趾方向按摩,每個穴位按摩3-5次。
- 按摩時力度要均勻,不要太用力。
- 按摩完後,可以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足底按摩注意事項:
- 有皮膚病、糖尿病等患者不宜進行足底按摩。
- 按摩時力度要均勻,不要太用力。
- 按摩時間不宜過長,每次10-15分鐘即可。
足底按摩是一項簡單易行的保健方法,堅持按摩可以改善身體健康。但要注意按摩方法和注意事項,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