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短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短形,證名。髖關節後脫位出現之證候之一。證見:由於髖關節後脫位使患肢變形而出現患肢短縮,名曰足短形。詳胯骨出條。

《醫宗金鑒·骨傷心法·胯骨出條》:「足短形,證名。髖關節後脫位出現之證候之一。證見:由於髖關節後脫位使患肢變形而出現患肢短縮,名曰足短形。詳胯骨出條。」

足短形是髖關節後脫位出現的一種症狀,由於髖關節後脫位使患肢變形而出現患肢短縮,故名足短形。

足短形的臨床表現為患肢短縮,患肢外展,髖關節活動受限,患肢不能負重,疼痛等。

足短形的治療以手法復位為主,配合中藥內服、外敷等治療。

手法復位時,醫生會先用手將患肢外展,然後用力將患肢向內旋轉,使髖關節復位。

中藥內服可用補骨脂、續斷、牛膝、杜仲、桑寄生等中藥,外敷可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藥膏藥

足短形的預後一般良好,如果能夠及時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恢復正常。

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方法不當,可能會導致髖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疾。

因此,如果出現足短形的症狀,應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