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跟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跟瘡,又稱為兔嚙,是一種在足跟部位出現的慢性潰瘍。它通常是由患部發生癰疽但未被適當治療或局部長時間受到壓力和摩擦而出現濕熱積聚和邪氣滯留,以及血液瘀滯所引起。

初期的症狀可以是局部腫脹和疼痛,顏色呈現紅紫色,就像熟透的棗子一樣。慢慢地,瘡口會破裂並流出膿液,儘管治療許多時候並不容易使其癒合。如果病情長時間持續,則會發展成為類似爛肉外露且骨頭顯露的嚴重瘡口,難以修復。

治療足跟瘡的關鍵是要清熱利濕,消腫止痛,同時補益氣血。可以內服一些方藥,例如活命飲的配方,並根據個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對於瘡口已破潰的患者,建議服用補中益氣湯。同時也可以外用生肌散來局部貼敷治療,或者參考相關治療方法。

《外科樞要》卷三中寫道:“足跟瘡是一種在足跟部位出現的瘡口,形狀像熟透的棗子,顏色呈現紅紫色,瘡口破潰後流出膿液,時間久了無法癒合,甚至肉變爛並露出骨頭,這種情況被稱為兔嚙。”

《醫宗金鑒》卷二十三中記載道:“足跟瘡是一種在足跟部位出現的瘡口,顏色呈現紅紫色像熟透的棗子,瘡口破潰後流出膿液,時間久了無法癒合,甚至肉變爛並露出骨頭,這種情況被稱為兔嚙。多數是由於患部癰疽得不到適當治療,或局部長時間受到壓力和摩擦,導致濕熱積聚無法消散,以及血液滯留不流動所引起。治療需要清熱利濕、消腫止痛,同時補益氣血。內服方藥可以選擇活命飲配方進行適當調整,對於瘡口已破潰的患者建議服用補中益氣湯。外用方面,可以使用生肌散進行局部貼敷,或者參考其他相關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