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跟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跟發,病名。癰疽之發於足跟部者。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一,多因涉水或遠行傷損腳根,或由濕熱流注於此而發。其證之初起多不引起患者之重視,癢痛腫脹均不明顯,終止癢痛明顯,紅腫成膿,潰後膿水淋漓不止,纏綿不愈,終難斂口。初起者當急用艾灸之法,繼則視是否成膿及破潰後之膿汁狀況辨證施治。參見癰疽瘡瘍之有關證候投以內服外敷之劑。休息與抬高患肢對治療是重要的。

足跟發,是足跟部位的癰疽。癰疽是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感染,多發於四肢末端,足跟部位也是好發部位之一。足跟發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傷,如涉水或遠行傷損腳根;二是濕熱,濕熱流注於此而發。

足跟發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初起時,多不引起患者的重視,癢痛腫脹均不明顯。
  2. 隨後,紅腫逐漸加重,並逐漸形成膿腫。
  3. 膿腫破潰後,膿水淋漓不止,纏綿不愈,終難斂口。

足跟發的治療,以內服外敷為主。內服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中藥為主,如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等。外敷以中藥膏藥為主,如金黃膏、七厘散等。此外,休息與抬高患肢對治療也是重要的。

足跟發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避免涉水或遠行傷損腳根。
  2. 保持足部清潔、乾燥。
  3.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足跟發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