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跟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跟疽是一種中醫病名,指的是癰疽在足跟部位的發病。發病的原因主要是涉水、局部外傷、或濕熱流注鬱結,或者是臟腑積熱所致。早期症狀包括局部腫脹、紅紫疼痛,若病變已經破潰,則會有膿水滲出,難以收斂。有時病竈的形狀如兔咬,或者瘡口深達骨頭,這種情況下則難以治癒。

對於足跟疽的治療,如果在早期病情時,可以選擇隔蒜灸進行熱痛病竈的熱療,並且內服活命飲加味等中藥方劑。如果已經潰爛,則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人參養榮湯等補氣滋養血液的中藥品劑。如果瘡口久不收歛,除了內服補益品外,還可以選擇使用鹽湯清洗瘡口,清洗後可以外敷化腐生肌的藥膏。

足跟疽與慢性足跟骨骨髓炎或足跟骨結核相似,可以參考附骨疽、附骨痰等病名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外科證治準繩》卷四

2.《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3.《瘍醫大全》卷三十

4.《醫林改錯》卷三

5.《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