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脛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脛痛,證名。兩腳及小腿部作痛。出《素問.平人氣象論》。多由陰寒濕邪下注所致。見於腳氣、痹證等。
足脛痛,又稱足脛痠痛、足脛酸痛。是指兩腳及小腿部作痛的一種病證。多由陰寒濕邪下注所致。
《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說:「足脛痛,寒濕在下也。」足脛痛多由寒濕之邪侵襲足脛部位所致。寒濕之邪性質陰寒,易傷人體陽氣,使陽氣不足,不能溫煦肌肉,以致肌肉失去溫煦而發生疼痛。此外,寒濕之邪還可使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氣血瘀滯,從而引起疼痛。
足脛痛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兩腳及小腿部作痛,疼痛部位多位於足跟、小腿後側及外側。疼痛性質多為酸脹、沉重,可伴有麻木、冷感等症狀。
足脛痛的治療應以祛寒除濕、溫經通絡為主。可選用中藥內服、外敷、針灸等治療方法。
中藥內服可用羌活、防風、獨活、威靈仙、白芷、川芎、桂枝、白芍、甘草等藥物。外敷可用艾葉、生薑、大蒜、花椒等藥物。針灸可取足三里、陽陵泉、太衝、三陰交等穴位。
足脛痛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飲食清淡,不吃生冷油膩食物。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如果出現足脛痛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