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丹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丹疹

出《幼科金針》。即丹痧。詳該條。

丹疹,又稱丹痧,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發於夏秋季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腹瀉、皮疹等。皮疹多見於面部、頸部、胸背部,呈鮮紅色,密集成片,有時可融合成大片,周圍有水腫。病程一般為一周左右,多數可自愈。

丹疹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病毒感染後,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關。

丹疹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如發熱、頭痛、嘔吐、腹瀉、皮疹等。皮疹是丹疹的重要診斷依據,其特點為鮮紅色,密集成片,有時可融合成大片,周圍有水腫。

丹疹的治療主要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可給予退熱、止嘔、止瀉等藥物治療。皮疹較重者,可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

丹疹的預後一般良好,多數可自愈。但若治療不當,或合併其他疾病,則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

丹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
  • 在流行季節,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 若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丹疹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但其預後一般良好。只要注意預防,並在發病後及時治療,是可以避免嚴重後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