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髎穴

足髎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經外穴,別名陽交穴。位於足外踝後方,第五趾外側端後方陷中。根據《針灸甲乙經》和《圖解經絡穴位全集》的記載,足髎穴的位置是在足跗外側、跟骨下方,當第五趾外側端後方陷中。

主治症狀

足髎穴主治以下症狀:

  • 足跟痛
  • 足外踝痛
  • 足跗外側痛
  • 跟腱炎
  • 腓腸肌痙攣
  • 下肢痿痹
  • 足跟麻木
  • 足跟腫脹
  • 足跟潰瘍
  • 足跟雞眼
  • 足跟皮膚瘙癢
  • 足跟皮膚乾裂
  • 足跟皮膚脫屑
  • 足跟皮膚起泡
  • 足跟皮膚紅腫
  • 足跟皮膚破潰
  • 足跟皮膚潰瘍
  • 足跟皮膚感染
  • 足跟皮膚炎症
  • 足跟皮膚病變
  • 足跟皮膚過敏
  • 足跟皮膚瘙癢症
  • 足跟皮膚濕疹
  • 足跟皮膚牛皮癬
  • 足跟皮膚真菌感染
  • 足跟皮膚結節性紅斑
  • 足跟皮膚扁平苔癬
  • 足跟皮膚白癜風
  • 足跟皮膚血管瘤
  • 足跟皮膚脂肪瘤
  • 足跟皮膚神經瘤
  • 足跟皮膚腫瘤
  • 足跟皮膚癌症

配伍穴位

可以配合以下穴位一起使用:

  • 內踝穴
  • 太溪穴
  • 三陰交穴

這些穴位搭配使用可以起到舒筋活絡、通經活血、消腫止痛的效果,主治上述所提及的症狀。

按摩手法

按摩足髎穴時,可以使用以下手法:

  1. 使用拇指指腹按揉足髎穴
  2. 每次按揉1-3分鐘,左右交替進行
  3. 按摩時,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按摩足髎穴可以達到舒筋活絡、通經活血、消腫止痛的效果,主治上述所提及的相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