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悗,病狀名。足部酸脹,行走不利。《靈樞.百病始生》:「厥氣生足悗,悗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澀。」
足悗的病因,是由於厥氣的影響。厥氣是一種陰寒之氣,它會導致人體的陽氣不足,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症。足悗就是其中一種。
足悗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足部的酸脹,行走不利。患者會感到足部沉重,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樣。而且,患者的足部還會發涼,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冰冷的感覺。
足悗的治療,主要以溫陽散寒為主。可以使用附子、乾薑、肉桂等溫熱性藥物,來溫補人體的陽氣。也可以使用艾灸、拔罐等外治方法,來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足悗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季節,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寒。另外,也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一些溫熱性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足悗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如果出現了足悗的症狀,一定要及时就醫,以免耽误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