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厥陰肝經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厥陰肝經病是指足厥陰肝經所發生的病候。《靈樞.經脈》載:「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疒^貴)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本經主要病證為:脅痛、胸悶,疝氣,小腹腫,咽部乾,面色灰黯,頭痛,眩暈,嘔吐,泄瀉,遺尿,癃閉等。

脅痛,是指肝經循行部位發生的疼痛,主要位於脅肋部,可向胸部、背部、肩部、下肢放射。 胸悶,是指胸部脹悶不舒,或有氣不順的感覺。 疝氣,是指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通過腹壁的薄弱部位突出到體表的一種疾病。 小腹腫,是指小腹部位的腫脹。 咽部乾,是指咽部乾燥,有灼熱感。 面色灰黯,是指面色暗淡無光澤。 頭痛,是指頭部疼痛。 眩暈,是指頭暈目眩。 嘔吐,是指反胃噯吐。 泄瀉,是指大便稀薄,次數增多。 遺尿,是指不自主地尿失禁。 癃閉,是指排尿困難。

足厥陰肝經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相關的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而做出。

足厥陰肝經病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足厥陰肝經病的預後,一般來說,如果患者能夠及時接受正規的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但如果患者病情嚴重,或者治療不當,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