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厥陰肝經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厥陰肝經穴是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和《醫宗金鑒》等書載述,足厥陰肝經所屬穴計有: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共十四穴。
足厥陰肝經穴的定位方法如下:
- 大敦穴:在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 行間穴:在足背第一、二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 太沖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基底外側,赤白肉際處。
- 中封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基底內側,赤白肉際處。
- 蠡溝穴:在足背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之間,赤白肉際處。
- 中都穴:在足背第二跖骨基底外側,赤白肉際處。
- 膝關穴:在膝蓋內側,髕骨內側緣上方2寸。
- 曲泉穴:在膝蓋內側,髕骨內側緣上方3寸,股骨內側髁後緣凹陷處。
- 陰包穴:在膝蓋內側,髕骨內側緣上方4寸,股骨內側髁後緣凹陷處。
- 五里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緣上方,腓腸肌內側頭肌腹下緣,與陰陵泉穴相平。
- 陰廉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緣上方,腓腸肌內側頭肌腹下緣,與陰陵泉穴相平,與血海穴相平。
- 急脈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緣上方,腓腸肌內側頭肌腹下緣,與陰陵泉穴相平,與血海穴相平,與陰廉穴相平。
- 章門穴:在胸部,第七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 期門穴:在胸部,第六肋間隙,距前正中線5寸。
足厥陰肝經穴的功效作用如下:
- 大敦穴: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咽喉腫痛、牙痛、口瘡、瘰癧、癲狂、小兒驚風、癰腫、疔瘡、腳氣、腳痛。
- 行間穴:主治腳氣、腳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小便不利、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癰腫、疔瘡、腳氣、腳痛。
- 太沖穴: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咽喉腫痛、牙痛、口瘡、瘰癧、癲狂、小兒驚風、癰腫、疔瘡、腳氣、腳痛。
- 中封穴: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咽喉腫痛、牙痛、口瘡、瘰癧、癲狂、小兒驚風、癰腫、疔瘡、腳氣、腳痛。
- 蠡溝穴: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咽喉腫痛、牙痛、口瘡、瘰癧、癲狂、小兒驚風、癰腫、疔瘡、腳氣、腳痛。
- 中都穴: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咽喉腫痛、牙痛、口瘡、瘰癧、癲狂、小兒驚風、癰腫、疔瘡、腳氣、腳痛。
- 膝關穴:主治膝關節腫痛、屈伸不利、下肢痿痹、腳氣、腳痛。
- 曲泉穴:主治膝關節腫痛、屈伸不利、下肢痿痹、腳氣、腳痛。
- 陰包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