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厥陰肝經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肝經推拿按摩療法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通過對肝經經絡及相關穴位的按摩,達到疏通經絡、調節肝臟功能、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

功效

  1. 疏肝解鬱:緩解情緒壓力,改善抑鬱、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
  2. 促進氣血流通:消除肝經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脹痛、經絡不通等症狀。
  3. 調節肝臟功能:改善肝火旺、脂肪肝、肝功能失調等問題,促進肝臟排毒代謝。
  4. 緩解疼痛與不適:對肩頸酸痛、肋間神經痛、月經痛等由肝經阻滯引起的不適有一定療效。
  5. 增強免疫力:通過經絡的刺激,提升全身氣血運行,加強免疫功能。
  6. 舒緩眼疲勞:肝主目,刺激肝經有助於緩解眼部疲勞,改善視力。

操作方法

1. 準備工作

  • 環境:選擇安靜、溫暖、通風良好的環境。
  • 姿勢:患者可採取坐位或仰臥位,保持全身放鬆。
  • 工具:可使用按摩油或潤滑劑,減少摩擦,保護皮膚。

2. 按摩步驟

  1. 定位肝經:肝經起於足大趾,沿足背、內踝、內側小腿、大腿內側上行,經腹部、胸部,止於頭頂。
  2. 按摩手法
    • 推法:用拇指或掌根沿肝經走向推動,力度適中,速度均勻。
    • 揉法:在穴位處以指腹或掌根進行環形揉動,力度由輕漸重,再由重漸輕。
    • 按壓法:在穴位處以拇指指腹進行垂直按壓,保持5-10秒,然後緩慢放鬆。
  3. 按摩順序:從足部開始,沿肝經走向,依次按摩小腿內側、大腿內側、腹部、胸部,最後到頭部。
  4. 每次時間:每個部位按摩3-5分鐘,全程約20-30分鐘。

穴道建議清單

  1. 太沖(肝經原穴)

    • 位置: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
    • 功效:疏肝解鬱,降壓鎮靜。
  2. 行間

    • 位置:足背第一、二趾間縫隙。
    • 功效:清肝火,理氣解鬱。
  3. 蠡溝

    •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上5寸。
    • 功效:調經止痛,疏肝理氣。
  4. 曲泉

    • 位置:膝內側,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
    • 功效:舒筋活絡,調節肝氣。
  5. 章門

    • 位置:側腹部,第11肋尖端。
    • 功效:健脾疏肝,緩解脅痛。
  6. 肝俞

    • 位置: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 功效:強化肝臟功能,疏通經絡。

注意事項

  • 力度適中:按摩時力度應適中,避免過度用力導致肌肉損傷。
  • 避開特殊時期:孕婦、經期女性、重病患者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 皮膚狀況:皮膚有損傷、感染或過敏者,應避免按摩。
  • 飲食注意:按摩前後1小時內避免進食,防止消化不良。
  • 環境保暖:按摩後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如有不適,立即停止:按摩中如感到頭暈、胸悶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休息。

透過肝經推拿按摩療法,可有效促進肝臟健康,改善相關症狀,增強體質。但需注意循序漸進,遵循自身身體狀況,避免過度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