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丹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丹元

定義與淵源
丹元為中醫與道家修煉術語,首見於《黃庭內景經·心神章》:「心神丹元字守靈」,意指「心藏神」的具體化表述,為心神之代稱。一說丹元與丹田相通,為精氣神凝聚之核心,屬內丹修煉之關鍵概念。

中醫理論中的定位

  1. 與五臟關聯
    丹元直指「心主神明」功能,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統領五臟六腑之氣機運作。丹元即心神的具象化,主司意識、思維及生命活動的調控,與《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相互呼應。
  2. 精氣神的統合
    丹元亦被視為丹田(尤指下丹田)之異名,為先天之氣(元氣)貯藏之所。道家修煉強調「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丹元即此過程中精、氣、神轉化的樞紐,與中醫「氣為血之帥,神為氣之主」的理論相貫通。

道家修煉的延伸解讀
在內丹學中,丹元分為三層:

  • 上丹元(泥丸宮):主神識,與腦府相關。
  • 中丹元(絳宮):主氣機,對應心脈。
  • 下丹元(氣海):主精元,位於臍下三寸。
    三者共構「三丹田」系統,為內氣周天運行之基礎。

臨床意義
丹元之穩固與否,直接影響心神安定與氣血調和。若丹元虛耗,可現心悸、失眠、精神渙散等症;而通過導引、吐納等功法強化丹元,則有助調和陰陽,延續《黃庭經》「積精累氣以為真」之養生宗旨。

文獻考據
除《黃庭內景經》外,丹元一詞亦見於《雲笈七籤》《修真十書》等道籍,均強調其「守靈存真」之效,反映中醫與道家文化對生命能量的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