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少陽之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足少陽之本
「足少陽之本」為中醫經絡理論中,足少陽膽經經氣起始之處,屬「標本理論」範疇。依據《靈樞·衛氣》所載,足少陽膽經之「本」位於足竅陰穴(位於足第四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處),為經脈原氣所發之地;其「標」則在耳後之完骨穴(乳突後下方凹陷處),象徵經氣所歸。此二者構成膽經「標本相應」的氣血循行關係。
經絡循行與生理意義
足少陽膽經起於目外眥(瞳子髎),循頭側、耳後、頸側,下胸脅,沿下肢外側至足第四趾。其「本」部之足竅陰穴為井穴,屬木,與膽腑之疏泄功能相應,主調節氣機升降。膽經為少陽之脈,居半表半裏,具樞轉氣血之功,故其「本」處經氣旺衰,直接影響少陽樞機之開闔,進而牽涉頭面五官、脅肋及下肢氣血之通利。
與他經關係
足少陽與足厥陰肝經相表裏,肝主謀慮,膽主決斷,二者經氣互通。膽經之「本」若虛,可致肝鬱氣滯;反之,肝火亢盛亦易循經上擾,引發偏頭痛、耳鳴等少陽證候。此外,足少陽與手少陽三焦經同屬少陽,二者經氣於頭側交會,共司氣化之樞轉。
臨床應用
古醫籍強調「治病必求於本」,針灸取足竅陰穴可清瀉膽火、通絡開竅,主治目赤腫痛、耳聾、脅痛等膽經實熱之證。結合標部完骨穴,更能調節少陽氣機,緩解頭項強痛。此「本標配穴」之法,體現中醫「上病下取」之治則。
理論淵源
《內經》標本理論中,足三陽經之「本」皆位於足,反映陽經經氣根於下而達於上的特性。足少陽之「本」與其脈氣所過之輸穴(如臨泣、丘墟)相呼應,進一步強化膽經「主骨所生病」(《靈樞·經脈》)的治療範疇,如頸項強直、髀樞痛等,皆可從調「本」著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