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少陰腎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是十二經脈之一。《靈樞.經脈》:「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端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註胸中。」

本經自足小趾的下邊起始,斜行到足掌心中(涌泉),出行到然骨(舟骨粗隆)的下麵,沿著內踝後方,分佈在足跟中,由此向上在三陰交處與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相會,然後行至腓腸肌內,淺出腘窩內側(陰谷),沿大腿內側後邊向上,穿過脊柱,屬於腎臟,聯絡膀胱。它直行的主幹,從腎臟出來,向上穿過肝臟和膈肌,進入肺部,沿著氣管喉嚨,到舌根兩側。它的支脈。從肺臟出來,聯絡心,流注到胸中,脈氣由此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飢不欲食,面色發黑,喘息氣逆,咳唾有血,目花,心悸,驚恐;口舌乾燥,咽喉腫痛,心煩心痛,黃疸腸澼,脊柱、大腿內後廉痛,下肢肌肉萎縮,足底灼熱疼痛等。

足少陰腎經穴位

足少陰腎經一共有27個穴位,分別是:

  • 涌泉穴
  • 然谷穴
  • 溪穴
  • 照海穴
  • 復溜穴
  • 委中穴
  • 陰谷穴
  • 橫骨
  • 大赫穴
  • 氣穴
  • 俞府
  • 神堂穴
  • 肓門
  • 魄戶穴
  • 京門穴
  • 束骨穴
  • 大都穴
  • 太衝穴
  • 中都穴
  • 通谷穴
  • 幽門穴
  • 商曲穴
  • 石關穴
  • 陰都穴
  • 大杼穴
  • 水泉穴

足少陰腎經功效

足少陰腎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之一,其主要功效是滋陰補腎、通絡止痛、調理氣血。本經常常被用來治療腎虛、腰膝酸軟、水腫、遺精、尿頻、尿閉、失眠、健忘、耳鳴、耳聾、目眩、咽喉腫痛、口舌乾燥、牙痛、癰腫、瘡瘍等疾病。

足少陰腎經保健

足少陰腎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之一,因此平時要注意保養。以下是一些保養足少陰腎經的方法:

  • 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慢跑、游泳、太極拳等。
  • 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 避免熬夜,不要過度勞累。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疾病。

足少陰腎經疾病

足少陰腎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之一,因此如果出現問題,會影響到全身健康。以下是一些足少陰腎經疾病的症狀:

  • 腎虛: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健忘、失眠、遺精、尿頻、尿閉等。
  • 腰痛:腰部疼痛,可放射到下肢。
  • 水腫:全身或局部水腫。
  • 失眠: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易醒。
  • 健忘: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